|
本帖最后由 蜗牛 于 2012-3-9 16:53 编辑 % x& f. x X* P4 V( J! M
4 j% C1 C8 ^5 V L. S9 ` 正是因为媒体时常“炒作”,很多食品问题才被发现或揭开盖子,监管者需要耐心倾听。
3 `! a5 }1 w Z, G6 b8 ]) Y* [: H
8 q" C% j, B' l, P% C 3月7日,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对记者表示,不赞成媒体对“致癌牛奶”等的过度炒作,还反问:“你说吃了致癌,它得吃几吨、吃几年才致癌啊?”(3月8日《中国青年报》)4 F0 Y* I4 c7 C2 ?7 \
2 j. p+ E9 a3 D8 z “致癌牛奶”是不是“太严重”,这个问题太专业,至于说“吃几吨”、“吃几年”才可能致癌,这种问题上还是不要轻易打保票的好。
2 Y+ ^; X) k5 Y5 I, @' C3 a1 P$ X$ N _* Z5 F8 c/ h6 o9 N" D
亚硝酸盐是一种致癌物,然而它也不是吃了就能致癌的,需要一个积累过程。当然了,如果确认“致癌奶”只能是一个孤案,既不会广泛存在,也不会卷土重来,过去就没事了,确实没必要“炒作”。问题是拿什么让公众相信?拿监管的公信力吗?三聚氰胺、瘦肉精以及太多的食品安全问题都不是监管部门发现,更不是监管部门揭开的;并且“三聚氰胺卷土重来”的故事也一再上演,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相信它就是孤案?如何相信它不会卷土重来?0 e8 ^/ w3 ?5 O5 t5 `: |6 @* n
, E w! W' n- N& o) t
最令人匪夷所思的还有,监管上出了问题,且问题频发、泛滥的现实之下,监管者不思自责,反而火气十足地指责媒体和公众不懂得“吃几吨才致癌”的专业知识,岂有此理?官员同志不要忘了:正是因为媒体时常“炒作”,很多食品问题才被发现或揭开盖子,作为监管者需要耐心倾听。0 F/ G6 N+ u2 L% ~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