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用第2楼keyou于2011-04-29 21:00发表的 :2 @9 Q0 @7 J8 ?, ^9 J$ D& j
不是因为外审发现了,就要分析,而是是否有依据可以不分析,因为如果真要如此做,那大家都在做假,我想这违背了ISO的初衷与宗旨。
引用第4楼山炮于2011-04-29 23:46发表的 :% y6 _, i* m5 h" Z# y
首先是不要混淆管理体系中的不合格与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品。如果是这个不合格品没有经过不合格品处理程序,被混进了成品仓或交付客户,这才是质量管理体系的问题。在检验中发现了不合格品是一个正常现象,那什么情况才要分析呢?是不合格品的产生数量突然的大增,达不到控制目标;不合格率的发展趋势持续向坏的方向,即将触及控制线的下限。2 d" D) z' l5 w7 ~3 I6 T
“有5米的电线半成品成缆节距不合格”如果只有5米长的线节距有问题,并按不合格品处理程序处理了,分析是多余的,作为工厂的产量,5米显然是微不足道的。如果是长度规格为5米的电线半成品成缆节距全部不合格,那就必须分析的。
引用第7楼shenhao168于2011-04-30 08:29发表的 :
作为在成品中发现不合格品是要分析原因的。产品经过检测点还有不合格品出现,要分析是什么原因,如没有该项目的检测,需要增加检测项,如有,则要检测分析失效的原因,加以预防。
引用第9楼sparrow于2011-04-30 10:40发表的 :+ J8 |# z! ?% }9 n
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中有纠正、纠正措施、预防措施几种方式,要看你的不合格是什么性质,如果只是偶然的小错误,采用纠正就可以了(你们的返工处理即是纠正),如果必要就要分析原因、采取措施,确保今后不再出现类似的不合格,这时候采取的措施就没有返工那么简单,叫做纠正措施。还有一种预防措施,就是还没有出现过不合格,但是经分析现在的做法有可能会产生不合格,那就要采取措施预防。这些方法是有区别的,也是有层次的,采取那一种方式要看不合格的具体情况而定。5 o5 p1 b& Z8 ?. w, b1 b, d
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。
引用第10楼山炮于2011-04-30 11:17发表的 :9 i0 r7 K0 U4 b1 K* X
应该还是那不合格品混进了合格品中,被审核员一眼就抓住了。那就是该分析了。
引用第11楼zzl396139于2011-04-30 13:37发表的 :
楼主与我应同属电线电缆行业,从楼主所述内容我个人觉得出现“5米成缆节距不合格”这一不合格现象应是在生产过程中的首检?然后评审返工、返工、重检?如果真是这样,审核员要求分析原因显然无可厚非。因为操作工为什么操作时不能一次就生产合格呢?是工人培训不到位?技能不熟练?抑或工艺卡片没有规定设备的转速、档位?
如果按照此类问题是一个微小的问题来看待的话,我觉得还不如不用记录此类不合格,权当没有此类不合格,那样就不用分析与整改了?4 I+ t- h3 i$ D3 x
出现一个问题,从人、机、料、法、环、测等方面去认真对待的话,其实其乐无穷、改善空间巨大。只是很多公司都为了避免麻烦,索性一年就没有不合格现象发生,要有也只是无关轻重的假记录而已。6 f7 }; l# p* K a8 m6 @ T9 |6 x! ~
个人愚见,仅供参考!
欢迎光临 安规网 (http://bbs2.angui.org/) | Powered by Discuz! X3.2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