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规网
标题:
钻石联赛博尔特复出称霸 罗伯斯夺今年第五冠
[打印本页]
作者:
town21
时间:
2010-7-9 18:29
标题:
钻石联赛博尔特复出称霸 罗伯斯夺今年第五冠
北京时间7月9日凌晨4点,2010年国际田联钻石联赛洛桑站比赛顺利落幕,伤愈复出的博尔特以9秒82获得男子百米冠军,并平了鲍威尔在6月份创造的今年世界最好成绩。古巴选手罗伯斯则在男子110米栏比赛中以13秒01获得冠军,并创造了他今年最好成绩,这也是他今年的第五个室外赛冠军。法国选手拉维涅在获得男子撑杆跳冠军后,挑战布勃卡保持的6米01的世界纪录,可惜三次冲击6米02皆失败。
男子100米比赛,博尔特在休养了一段时间后选择洛桑为复出首站,牙买加巨星心情非常放松,在大会介绍他时,他还随着背景音乐《比利-金》耍了一下舞技。比赛枪响,博尔特头三步就抢到了领先优势!在观众疯狂呐喊声中,上来就占优的博尔特,昂头进入加速阶段,他的队友布雷克成了唯一还能跟住他的对手。博尔特脚下不减速,一路杀向终点,9秒82!博尔特刚复出就拿到一个世界级的成绩。布雷克以9秒96获得亚军,荷属安德列斯的马蒂纳以10秒16获得第三。
男子110米栏比赛,古巴名将罗伯斯以13秒01获得冠军,美国选手威尔逊以13秒21获得亚军,美国另一选手佩恩以13秒22获得第三。第一枪捷克选手斯沃博达和牙买加选手托马斯抢跑,按照国际田联新规,两人都被取消了比赛资格,结果比赛就剩6人出战。罗伯斯继续采用慢出发的策略,整个奔跑节奏尽在其掌握之中,第一个栏就略微领先最强的竞争对手威尔逊和佩恩,随后的九个栏,罗伯斯没有出现打栏状况,全部轻松征服,第十栏过后古巴人全力冲刺,13秒01也创造了他个人今年最好成绩。
男子撑杆跳比赛,法国选手拉维涅5米70一次过后,直接要了5米85,结果第三次才惊险跃过,而澳大利亚选手霍克5米60一次过后,要了5米80,又是一次过后直接要了5米90,可惜三次失败,他只能获得亚军。拉维涅拿到冠军后,勇敢的要了6米02的新世界纪录进行挑战,他的三次试跳状况都非常不错,可惜都是在身体过杆瞬间碰落横杆。
男子跳高比赛前4选手全部过了2米30,俄罗斯选手尤科霍夫和雷巴科夫全部跳过了2米33,平了今年世界最好成绩,尤科霍夫2米30和2米33都是一次过,但在挑战2米36高度时,两人全部失败,往回算成绩,三次才过2米33的雷巴科夫败下阵来,尤科霍夫拿到冠军。
男子200米,跑步姿势独特的美国选手迪克斯以19秒86获得冠军,男子400米,美国选手瓦里纳尔以44秒57获得冠军,并创造今年世界最好成绩。男子400米栏,美国三强到齐,但克莱蒙特比赛中受伤,只获得最后一名,贝尔肖恩-杰克逊以47秒62获得冠军,泰勒以47秒96获得亚军。世界排名第一的肯尼亚选手鲁迪沙以1分43秒25获得男子800米冠军。肯尼亚选手肯姆波伊以3分31秒52获得1500米冠军,并创造今年世界最好成绩。挪威标枪王子索尔基德森以87米03获得男子标枪冠军。
女子方面,100米冠军被美国选手杰特尔获得,成绩是10秒99,她的好朋友、牙买加名将弗雷泽赛前退出,一场期待中的强强对话没有上演,牙买加另一选手辛普森以11秒15获得亚军,巴哈马选手斯特鲁普以11秒18获得第三。100米栏美国选手洛洛-琼斯没来,加拿大选手洛佩斯-施奇利普以12秒56获得冠军。
女子400米,美国选手黛比-邓恩延续在全美锦标赛上的绝佳状态,今天比赛她轻松战胜了牙买加强敌谢丽卡-威廉姆斯,她以49秒81拿到冠军。埃塞俄比亚选手布尔卡以3分59秒28的今年世界最好成绩获得女子1500米冠军。肯尼亚选手切鲁约特以8分34秒58的今年世界最好成绩获得女子3000米冠军。
女子跳远比赛,柏林世锦赛冠军、美国选手里瑟以6米92获得冠军;女子三级跳远比赛,古巴选手萨维涅三次有效成绩都在14米80以上,她最后的夺冠成绩为14米99,一举创造今年世界最好成绩,哈萨克斯坦的雷帕科娃以14米60获得亚军。古巴选手巴里奥斯在女子铁饼比赛中以65米92获得冠军。
来源:新浪 编辑:宁波
作者:
kk20082008
时间:
2010-7-13 22:53
确实是很强。
作者:
安规菜鸟
时间:
2010-7-19 11:10
期待博尔特再破男子100米世界纪录!!而且还想看他冲刺前的回头看别人的场景!!
作者:
2532165
时间:
2010-7-19 13:37
引用第2楼安规菜鸟于2010-07-19 11:10发表的 :
期待博尔特再破男子100米世界纪录!!而且还想看他冲刺前的回头看别人的场景!!
作者:
guangyan1860
时间:
2010-7-19 16:34
很强大!
作者:
mahatma.yao
时间:
2010-7-22 16:57
罗伯斯有实力
欢迎光临 安规网 (http://bbs2.angui.org/)
Powered by Discuz! X3.2